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gzshuwu.com

第1110节(1 / 3)

加入书签

“速度方面呢?”最核心的问题是这个,大家都非常的关心。

“如果不考虑距离的问题,四千公里不在话下。”

“还卧槽什么?赶紧愣着啊!”

“卧槽!”

“卧槽?”

这个速度直接把大家干懵了,这个也太牛掰了。

“别这个表情,我们还要考虑人体的承受情况的,距离上百公里的话,最高时速能到三千公里,不过很快就得降速了。”

“加速距离和减速距离是多少?”

“都需要五公里,比飞机的加速时间更长,毕竟要考虑人体的承受程度。”

“也算可以了。”

实验后的总结会,陈潇静静的旁听了一会就了然了。时候再看报告,了解了更多的细节。

模型试车非常成功,那么下一步就是实车实验了。

产线正式启动,一切都按照现实的规格来生产,陈潇心里没底,模型试车实验跟电脑模型计算的相差不到5%,这个准确率相当惊人了。现在有了模型试车的数据,再进行计算机计算推导,实车成功率在80%以上。

这个比例真心不低了,实车可不是单纯的把小模型整体等比例放大就完事了,一些东西小的时候和大的时候那时完全不同的概念。

东西一大,适应的规则就不一样,需要注意的地方就会很多。

小小的形态,不要多注意安全,大大的形态,保护措施就得多起来。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飞机模型在风洞里面的表现不完全等于制造出来之后的飞行表现。低速风洞和高速风洞的数据都要兼顾起来的。

现在管束通道进入实际生产,安装环节后,就得考虑这么大的尺寸会面临什么样的环境。

除了正常的大气压强,还得面临大风,山洪,泥石流,雷击,火灾,冰雹,甚至是雪崩,山崩最极端的环境。

当真正的管束通道给弄出来后,测试组展开了最为惨无人道的测试,怎么变态怎么来,要是在测试留手了,到了灾难来临的时候,灾难下手可是没有轻重的。

管束通道好似孙悟空被天庭抓了一般,什么酷刑都用了。雷击是用超高压电流来模拟激发的,火灾直接上的是凝固汽油,粘上去根本甩不掉的那种,甚至还掏出了乙炔喷枪去试图切割管束通道。

抗压测试是用高空重物来测试的。五吨重的铁块“哐叽”就砸了下去,后来不过瘾,用绞索加速下坠直接冲击。

动静太大,看得人心惊肉跳,哪怕是远远听了,都觉得可怕。

一开始,管束通道确实没能抗住,经过数十次的冲击直接干开裂了。这就得从头开始,从硅藻的选育阶段开始弄。

就为这事,有的人提出了异议。

“长天科技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数十次,五吨重的铁块加速从三十米的高空下坠,世界上有哪种材料不变形的?”

“是啊,还用乙炔切割,三四千度的高温,铁轨这样的狠角色都受不了。”

“不是说谨慎不好,这是不是太谨慎了?什么情况下能有这么重的东西砸下来?陨石?这个概率太低太低了。要是管束通道附近,肯定像铁路一般围起来,根本不会有车子直接z撞上去。”

大家吐槽归吐槽,本心来说极度佩服长天科技,要么就不搞,要搞就搞最好的,没到达最好之前不出世。面世之后依旧继续不停止提升的脚步,难怪人家的产品这么好,都是一点点熬出来的。

经过数次的尝试,最终管束通道成功扛住了预期的各种冲击。根据估算,一枚钻地导弹都无法给管束通道破甲,直到这个份上,陈潇才通过了实际试车管束通道的搭建。

管束通道直径为五米,搭建的时候,三分之一沉底,填上沙土,六分之一搭建铁轨,剩余一半留给车子。整个车子悬浮距离其实也就五厘米不到,漂浮太高没有意义,反而常温超导浪费材料和电力。

列车底部和铁轨都有常温超导材料,用来接收磁场的作用。在列车底部常温超导层上方,铺设了一层隔绝电磁影响的隔绝层。毕竟人体长期待在强磁场环境中不健康,那些电子设备也容易损坏。

至于列车本身的供电和设备运行?

这根本不用考虑了好吧!有强磁场在,还怕没有电用?

谁说这话出来,法拉第能跳起来打人。只要把强磁在车底转化成电量,就能供应全车了呗。

行驶过程中的通讯也不成问题,铁轨旁边可以安装定位装置,信号发送装置,列车就能在行驶中接收到。

整个管束通道,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卷动闸门,就跟轮船的隔水仓一个概念。就怕某个地方漏了口子,两头就得快速封闭,隔离暴露区。

总不能长达数千公里的管道一个闸门都没有吧?要是哪里坏了,整个通道就全进空气了。

这种闸门也是用硅藻外壳材料制作的,非常坚韧又柔软。

管束通道在夏国境内,闸门距离可以较远,毕竟治安很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