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gzshuwu.com

第二百六十四章 南明伐北清这还真有点虚幻(2 / 3)

加入书签

畴向他献策以来,他这些日子里就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这一日的到来。

现在它终于到了。

等到燕京城内的多尔衮收到大明天兵北伐中原的消息后,再把命令紧急传去军前,那时候恐怕鞑子都跟李贼拼了个两败俱伤了。

崇祯帝只要一想到这个,心中的欢快就抑制不住。狗咬狗的事儿,他们打的头破血流才最好呢。自己起大军直插中原、齐鲁,甚至直杀去燕京,看鞑子还如何抵挡?

甚至于他都下意识的忽略了郑芝龙。

要知道,在洪承畴的谋划中,郑芝龙是很重要的一环。

鞑子自从入关之后,长期在京畿囤积重兵,原因就是津门的郑军。

这两年来满清想过很多方法对津门发起各种各样儿的攻势,结果都不能如意。所以,战争中很有必要让郑芝龙杀到津门,不说击败对面的清军,也至少牵制住他们。这样再加上登莱的攻势,满清在中原、齐鲁和北直隶仅有的一点八旗兵马也全被牵制了。这大明天兵北上还能有差吗?

可现在崇祯帝却像是把郑芝龙忘了一样。

只以洪承畴为九省经略,即湖广、中原、齐鲁、北直隶、晋西、关中、咁肃、蓟辽等地,总督军务兼理粮饷,然后传命左梦庚为副经略,高高的架了起来。

把左营大将卢光祖、李国英、郝效忠、金声桓、张应祥、徐恩盛、吴学礼等人通通封为总兵,或是北上中原,或是继续包围襄阳,而左梦庚这个副经略却是留守荆州,防备川蜀的张献忠。

这真的是恨不能一口将左军给吞吃了。

同时,凤阳的刘良佐,徐州的高杰,归德的许定国,还有淮上的刘肇基诸将,连同洪承畴本部,还有被拨调去的黄得功军,就统一归属洪承畴调遣。

各路兵马实际兵力不下三十万,号称百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分多路出击。

或许崇祯帝认为这些兵马已经足够了,这北复中原,甚至能一举收复神京的战役里,他已经不需要郑芝龙帮忙了。这个滔天大功,他也不需要郑芝龙来分享。

事实上现在还不到十月,渤海内虽然已经有浮冰了,但登莱到津门的海上之路依旧畅通。当然,航行中的风险会更大一些。可郑芝龙还是能率军浮海前往津门的。

崇祯帝是给他省了一个大难题。

消息传开之后,别说满清会料想不到,老实本分的明军竟然忽的对他们翻脸不认人了,就是郑芝龙都有些懵逼。

南明北伐满清,对于一个穿越者而言,这是不是有点过于虚幻了?

洪承畴倒是又给郑芝龙递来了一份亲笔信,为郑芝龙解开了疑惑。但他同时也隐瞒下了一些消息。

这就是洪承畴。

很有才,很有能力的一个人,可偏偏性格上少了一抹刚强,少了一抹蛮性,所以他永远也成不了卢象升、孙传庭那样的人,更不可能是力挽狂澜的再世于谦。

回想历史上的洪承畴,松山兵败后,他“畏死幸生”降了清,成为镶黄旗下的贰臣,留下千古骂名经略西南时,因为“畏难”,几次三番请求解任,想撂担子逃脱。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关键时刻,洪承畴总是经不起考验,挺不起脊梁,这充分表现出他性格中软弱的、本质的一面。这也是造成他品行有亏的根本原因。所以啊,尽管他对清朝死心塌地、忠心耿耿,但在清廷统治者眼里,却不足为凭,一干大汉奸中福利到手的也最少。这就是为奴才、为附庸者的必然下场。

这封信只是一封很普通的信,洪承畴的意思也很简单,就是对郑芝龙说一声,让他在接下的战事里多帮帮忙,出出力。

这让郑芝龙觉得都是屁话。

他当然会出力了,这是当然不让的。

因为郑芝龙从心底里对明军就有着一股极大的不信任,就觉得这北伐大计根本不用他使坏,明军自己就会败得干净利索。

何况他现在人在登莱而不是津门,他顶多也就把豪格牵扯住。

“传令下去,出兵。”本就准备中的兵马现在就可以出击。

郑芝龙披挂战甲,翻身上马,黑豹嗒嗒的向前慢跑中,这时候他人却还仍旧有些恍惚。

“真是想不到啊”崇祯帝这么快就北伐了。

冷风吹面,让郑芝龙脑袋冷静了下来,然后他就一眼看到了左良玉。

这个已经死去小一年的人,可真的搅动了天下大势。

如果这位坐拥八十万大军的大军阀现在还稳稳的坐在湖广,崇祯帝不解决这个大麻烦,他又岂敢真的出动大军北伐?

不说主观意志上,只说在现实当中,那就是不可能的事儿。

而现在崇祯帝出动百万大军北伐中原,那怕是左梦庚已经变成了一个空壳了,左良玉留下的三十六营将都已经被明廷给暗中拉拢了过去吧。

“黑冰台对此的关注不够啊”他都没有接到这方面的太多消息。

再想了想,“嗯,是黑冰台的力量还有所欠缺!”

毕竟是一个刚刚发展不过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