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gzshuwu.com

第85节(2 / 3)

加入书签

陶屏命人解开牢狱的禁锢后,二人将一众人交给了沈溯与崔筠。

可数十人中,洛久瑶没能瞧见那个被唤作‘二十一’的少年的身影。

有人匆匆来报,说是侍从押送其自斗戏台回到牢狱的途中看管不慎,竟叫他溜走了。

景央园尚封锁,后园在明的出入口又只有一处,少年逃不出方寸,洛久瑶便将寻人一事交由沈溯处置。

能在多方势力中周转多年,陶屏自是个识相的,见挣扎无望,便引洛久瑶与沈林走入后园更深处。

景央园背倚一座矮山,后园向内是一方石洞,走得远些,脚下变作了凹凸不平的石路。

石洞间昏暗,一时看不清脚下深浅,洛久瑶些许踉跄,沈林便伸出手,在旁扶稳她。

暗沉光线中,手臂有了依托,洛久瑶本悬起的心好似也终于落到了实处。

落手之间,她触及他护腕上冰凉的扣,指尖顺着他的腕朝上勾了勾,悄声攥紧他微凉的指尖。

出乎洛久瑶意料的是,所行一路上未见机关埋伏,三人顺着石路向前,始终安静无声。

直到脚下的路变得平坦,前方隐隐有亮光闪烁,陶屏开口:“我自见到殿下时便想,殿下来此,本也不是为了那些微不足道的卑贱之人。”

洛久瑶已收回手,听着陶屏的话,她的视线半分也没偏移,始终落在不远处闪烁晃动的火光上。

她冷声:“你还是省着些话说,出了这园子,有的是你招供的时间。”

陶屏噤声,没忍住一会儿,又开口道:“殿下可曾听过有关北梁的一个传言?”

火光渐渐近了,照亮眼前的一方石门,洛久瑶回转目光:“北梁近年间似乎没什么惊天骇世的消息,你是说百年之前,曾埋骨北地的那个人?”

陶屏点头,牵动颈侧的伤口,有血流淌下来。

他并不在意,继续请洛久瑶向前,边道:“不想殿下这样小的年岁,也曾听过那则传言。”

洛久瑶走到石门前:“偶然听闻罢了。”

北梁没落后的地界不过方寸,百年之间再无什么口口相传的传言,若能经人记住的,大概也唯有百年前这一桩。

百年前的穆城曾归于北梁的地界,那时的北梁尚繁茂,还被人称作梁国。

陶屏口中埋骨在北地的青年,是当任梁王的第三子。

此人身为皇子,更是梁国的将军,世人皆知其善战好斗,自领兵后不断征于边地,为彼时的梁国打下不少城池。

可这样一个人,却曾道平生唯有一愿,是愿各国归一,实现天下大同。

他宣扬此言,却将口中的愿景当做四处挑起战争的托词,其千里之愿始于与熙国接壤的北地,战火最先烧尽的,便是当年他攻下穆城后,城中宁死不臣的百姓。

沧山终年落雪,可铁骑踏过,山野千里尸首横遍,尽是鲜血染透的红。

上一世,洛久瑶对政事少有操劳后总看些闲书,曾在书中翻到当年北地一事的记载,只是因年岁久远又太过惨烈,书中所言不过寥寥几句。

她亦不喜看此类记载,草草翻过便放下。

倒是洛璇在旁瞧过,饶有兴致地寻来许多记载当年事的野史翻阅。

眼前的石门上刻着不知名的图腾,旁侧镶嵌着朱红的鸽血石,俨然是陵墓的形制。

当年传言的结局,是熙国一位年轻的将军终将人斩落马下,那人身死在梁国与熙国的交界,最终埋骨在尚未收回熙国的穆城。

火光闪烁,洛久瑶抬眼望去,忽而想到什么。

“这便是那座陵墓?”

她问陶屏,“你同我提及此事,不会是想告诉我,你建立景央园,为北契与西境搭建来往的桥梁,是因这个百年前的传言?”

陶屏笑了:“殿下慧眼,我自拜读那位梁国将军所愿,心中向往其所言大同之景,便想若有朝一日能得见各国归一,我也算死而瞑目。”

“冠冕堂皇。”

洛久瑶的嗓音轻飘飘的,“你助西境的人调换各处流民,又捉来流民圈养,让他们面对饿狼凶兽,将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幼妇孺都看做待宰的牛羊,在景央园以斗戏为名行杀戮之事,也是为此?”

“殿下还是没能想明白。”

陶屏道:“如百年之前一样,证道之下,总要有人流血,总要有人为此牺牲的。”

洛久瑶瞥他一眼,眉目间是沉沉的冷:“少为你杀人取乐的行径找好听的幌子。”

陶屏轻声笑笑,没有继续言语。

石门后依旧是一条幽暗的廊道,蜿蜒向内,一路上只石壁侧有零星的灯烛。

一路走来未见伤人的机关,将至尽头,眼前开阔起来。

视线所及变得明亮,被灯火照亮的石洞尽头,是一方干干净净的石桌。

桌上摆了盏油灯,甚至还沏着茶水,石桌侧立着一道人影,俨然在此等了许久的模样。

那人的手中似乎捧着什么,正垂首,目光久久落在掌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