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gzshuwu.com

19血雨腥风洛阳城(上)(2 / 3)

加入书签

攻,如果蹇硕稍有异动,他随时可以攻打宫城。

宦官与士大夫的第二次交手,却是蹇硕棋失一着,被士大夫占了上风。

荀攸讲述完了这件事后,接着在下边写道:“先时,蹇硕陷故下军校尉鲍鸿入狱死,西园将士多怀愤慨。至是,大将军檄令西园,命袁本初、孟德及赵、夏、淳於诸校尉,或镇西园本营,禁兵士外出,或召命入百郡邸,加兵益将。蹇硕一党,震惧不敢动,硕乃势穷,被困宫中。大将军乃召百官,与后将军袁隗诸公议立史侯为天子。戊午,史侯继位,尊皇后曰皇太后,太后临朝,赦天下,封皇弟协为勃海王。以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参录尚书事。”

戊午,即十三日。

十一日,灵帝驾崩,十三日,刘辩继位,何进、袁隗共掌大权,——“录尚书事”,本朝之政事悉归尚书台,何进、袁隗“录尚书事”,这说明朝廷的大权落入到了他两人的手中。

刘辩继位这件事,荀贞、孙坚、程嘉等人亦已从上个月朝廷向天下颁布的诏书中知道,但若不得荀攸此信,他们又怎能想到围绕着刘辩继位一事居然发生了这么多的曲折?

蹇硕虽然在第一个回合中胜了一局,而且在这第二个回合中也差点就取胜了,却因宦官实在是不得人心,到底是差了一着,先被自己的司马出卖,继而因身在宫中而失去了对西园诸军的控制,最终不但没有能杀掉何进,反而被何进统兵逼迫,被困於宫中,纵有千万不甘亦一事也做不成,不得不眼睁睁看着何进、袁隗等人成功地把“史侯”刘辩拥立为了天子。

“太后临朝”,此太后指的即是刘辩之生母、何进之妹何太后。本朝以来,登基的天子多年幼,不能亲自处理国家的政务,因而,“太后临朝”之事屡见不鲜。

刘辩登基这件事发生在四月,在荀攸到洛阳之前,而荀攸的这一道消息却比第一道消息晚了三天送到,这“三天”大约是他在洛阳探知此事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时间。

程嘉喜道:“大将军与太傅录尚书事,……君侯,君之复起之日不远了!”

虽然说四月的那次大赦主要是针对在囚的、非杀人、不道等严重罪行的,不包括荀贞这种情况,但何进与袁隗共掌大权,荀贞作为袁绍的盟友,早晚也会能得到朝廷的赦免的。

两天后,来自洛阳的第三道消息送至。

果如程嘉所言,在立定了天子,取得了第二个回合的重大胜利后,袁绍记起了荀贞,专门找来荀攸,对荀攸说:他将会在近日上言何进、袁隗,赦免荀贞之罪。

士大夫虽然取得了第二个回合的胜利,如愿以偿地立了刘辩为天子,给宦官们了重重一击,但此时尚非事了庆功之时,一则宦官之势仍大,诸宦的亲戚子弟仍然遍布朝中、州郡,为官为吏,二则蹇硕仍有兵权在手,最重要的是:何太后的立场是偏於宦官的,也就是说,宦官们仍然是极其具备实力的,稍有不慎,现今有利於士大夫的局面就极有可能会被宦官翻盘。

所以,在这个时候,士大夫在需要进一步抓拢洛阳兵权之同时,亦急需扩充本集团的文官实力,急需吸取、拔擢士人阶层中的优秀者到朝中、或者到州郡任职,以进一步打击宦官在政治上的势力。

袁绍在这个时候记起荀贞,自是有这方面的原因。

论政治,荀贞有极佳的政绩,论军事,荀贞有赫赫的战功,不管是把荀贞调到朝中、州郡为吏,还是转任荀贞为校尉之类的军职,对士大夫这个大集团、对袁绍这个小集团都是有利的。

在这第三道消息里,荀攸提了一下袁绍、袁术、何顒等人。

随着士人集团的暂时胜利,袁绍、何顒等人节节升高。

袁绍迁为司隶校尉,何顒被拜为北军中候。

司隶校尉号称“卧虎”,职在监京都百官和京畿诸郡,权力极重。朝会时,百官中有专席坐的通常只有尚书令、御史中丞、司隶校尉三官,号称“三独坐”。

前汉至今,每次朝中出现激烈的政斗时,司隶校尉之职素来是双方争抢的一个关键位置。

袁绍得为司隶校尉,壮大了士大夫在京都、京畿地区的势力。

袁绍本就是何进的盟友,袁术虽与袁绍不和,但袁术在京都久有豪名,门下亦有一帮士人、豪杰为之奔走,且与袁绍相同,也是太尉袁隗的从子,并现为虎贲中郎将,手上权重,因而,他两人并得何进重用。

北军中候是军职,品秩不高,只六百石,但权力却也很重:掌监北军五营。“北军”是洛阳的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何顒出为此职,代表着北军五营至少在表面上被士大夫掌控了。——先帝时,窦武、陈蕃诛宦之所以失败,很大程度上就是败在了北军五营的军士畏服宦官上。

何进、袁绍等吸取了这个教训,所以何进、袁隗一掌握朝权,就马上把自己人安插到了北军中候的位置上,这样,即使暂时还不能宦官的势力从北军五营中尽数赶出去,至少北军如有风吹草动,他们可以尽早得悉。

这道消息的末尾,荀攸提到了他自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