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gzshuwu.com

40荀攸之志(3 / 4)

加入书签

也是一条出仕的捷径。

……

听了荀贞的问话,荀攸反而收起了笑容,叹了口气,说道:“不瞒你说,府君确有此意,在宴后的私下闲谈里,说起想要在明年举荐我为孝廉。不过,当时就被我推辞了,举荐了你。我对府君说:‘与其举我,不如举荐贞之’。”

荀贞这下可是真的吃惊了:“举荐我?”

“你又不是不知,我今受党锢,便得府君允诺,举为孝廉又有何用?”

“今虽党锢还在,但从祖以下已尽得解释。公达,我敢给你打包票,数年之内,你必能出仕。”荀贞虽不知道汉末、三国的历史细节,但知道大势,隐约记得在黄巾起事后不久,“党锢”就全面开解了。掐指算来,如今距“甲子年”已经不远了,也就是两三年而已。

荀攸不相信,笑道:“贞之,我适才所言‘府君若擢用於我’只是说笑。你怎么也来说笑了?”

荀贞没法给他解释,只能说道:“你要不信也就罢了。只是我劝你,万不可将此孝廉推辞。就算数年之内,党锢不能全面开解,但如今阉宦当权,民不聊生,时政败坏,你试想:朝廷又能撑多久?”

荀攸悚然变色,按剑挺身,直视荀贞,问道:“又能撑多久?……,你此话何意?”

“我是说,朝廷又能撑多久不解党锢?最多十年,天子必会解党锢,用贤人,重振朝纲,以解苍生倒悬。”

荀攸松了口气,复又放松身体,说道:“原来你是这个意思。……,希望如此罢。”叮咛荀贞,“贞之,咱们家中本就受到党锢,你今初为吏,万事要谨慎,不可妄言,以免惹祸上身啊!”

荀贞笑道:“不必你说,我也晓得。”

荀氏一族,在党锢前为官者甚多。只荀彧、荀攸两支,其祖、父辈出为两千石郡守、国相者便有数人,剩下宰百里地,当过县令(长)的更多,不但是士林名门,也是仕宦世家。荀攸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下,要说不关心时政,不想出为官吏,上则报效天子,下则造福一方,中则留名后世,显然是不可能的,被荀贞打开话头,说起“时政”,他叹息连连。

“天子本聪灵,奈何被小人、阉竖蒙蔽,近年来,立鸿都门学,西园卖/官。西园卖/官,就好像在商铺上卖东西一样,将国家名/器一一标价,如贾人售卖,二千石二千万,四百石四百万,三公、州牧、郡守、县令长各有价,有钱无德者以此进,无钱有德者空长叹,使吏治败坏。买/官者无德,凡到任,无不日夜以贪污为业。又卖关内爵,五百万。怎会不民不聊生呢?

“故太尉陈仲举曾上书天子,说:昔明帝时,公主为子求郎,不许,赐钱千万。左右问之,帝曰:‘郎,天官也,以当叙德,何可妄与人耶!’今陛下以郎比一把菜,臣以为反侧也。……,如今,天子已经不单是把郎比成一把菜,而且将三公、郡守、侯爵都比成一把菜了啊!设若陈太尉今尚未亡,目睹眼下,恐怕就不会仅仅是‘反侧’这么简单了!”

荀贞跪坐帐中榻上,手放在膝盖上,远望帐外竹林清溪,远处的乡路上时有乡人来往。

他默然不语。

荀攸喟叹连连,停了会儿,又接着说道:“前年,光和元年,天子立鸿都门学,令群小以虫篆之技见宠於时,受不次之赏。如乐松、江览、任芝、师宜官、梁鹄诸辈,不闻其有通经之称,而俱侥幸以文辞、工书见宠,竟就都或入为尚书、侍中,或出为刺史、太守,乃至有受封侯赐爵者。这已经不但是败坏吏治,更是在挖掘我大汉治国的根基了啊!”

鸿都门学是当今天子的一个“创制”。鸿都门,乃洛阳北边一个宫门的名字。鸿都门学,即设置在此门内的一个学校。

在鸿都门学设置之前,帝国的中央学校只有两所,一个是面向平民和部分官吏子弟的太学,一个是四姓小侯学,本是专为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四姓子弟设立的,后来只要是贵族子弟均可入学。这两所学校的招生对象和招生范围虽不同,但相同的是都以五经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而鸿都门学则类似后世的“艺术专科学校”,不学儒家经典,专一学辞赋、书画等。

汉之得人,多从察举而来,名臣良将多因明经入仕,而鸿都门学里的学生却都是精擅诗词歌赋、书法画画的“才艺之人”。当今天子出於个人的爱好对他们委以重任,事实上也就是在察举之外“以才艺取士”,这严重违背了正常的选举制度,间接堵塞了学经儒生的仕进之路,没多久就遭到了天下儒生的群起攻之。然而,当今天子却一意孤行,完全不听反对之音,依然我行我素。

荀攸是正统的儒生,对此很不满。

荀贞倒是能理解“天子”一二,想道:“‘天子’立鸿都门学,固然有他个人爱好的原因,也有受阉宦推动的缘故,但今之察举,流弊多多,或为权门所荐,或为世家彼此推举,所得多非人,对朝政、地方无助,徒增权门、世家的势力而已,而又朝堂之上宦官掌权,士大夫多结朋党,地方上的豪族势力亦越来越强大,民谣云:‘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