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gzshuwu.com

第1721章 粮食新政(1 / 3)

加入书签

秦华成根本就不知道大成米行去年给维尔贝克送了多少钱,当然也无从知晓这所谓办事费的两成究竟有多少,但看这荷兰人的态度,显然是要在谈定条件之后才会打算签字,而他的谈判权限又不足以给出这种涉及金钱的承诺,不敢越俎代庖,当下只能苦笑着应下来,准备回去再请示王掌柜。

维尔贝克道:“你回去之后跟你家老板说清楚,今年起公司议事会将对粮食采购重新审议,如果你家米行拿不出更好的条件,那议事会可能就会调整粮食收购政策。”

秦华成对于大成米行的中间商操作模式已经有所了解,闻言不禁追问道:“那请问大人,可否说说是怎么个调整法?”

维尔贝克抬头看了秦华成一眼,补充道:“或许今后就不会再全部通过大成米行来收购粮食了。”

大成米行在本地的粮食市场上是毫无争议的第一把交椅,成大朋甚至可以以一己之力影响到本地粮食价格走向。而在过去的几年中,东印度公司采购的储备粮一直都是由大成米行组织货源,这种操作模式对东印度公司而言既有好处,也有弊端。

好处是大成米行可以提供统一的价格和粮食质量,以及稳定的交货期,不需要荷兰人再花费大量时间去分头组织采购,只要提前几个月与大成米行谈定收购内容就行了,运作效率非常高。而弊端便是大成米行以官方钦定的代理商身份,进一步掌握了本地粮食市场,价格方面肯定是要比荷兰人自己分头采购的成本要高出一截来。当然了,经办此事的荷兰官员,包括这维尔贝克在内,可是个个都从粮食贸易中赚得盆满钵满,既然主管官员全是既得利益者,所以他们也就一直没有对这种操作模式提出过异议。

这种贸易模式有两个缺一不可的重要因素,一是大成米行在本地粮食市场上的绝对影响力,二是东印度公司管理粮食采购的官员能获得足够的收益,任一项条件出现了变化,都有可能会导致这种模式的崩塌。

大成米行目前仍是巴达维亚本地最主要的粮食供应商,即便东印度公司这几年也在开始组织屯田种粮,但种植规模和运作效率较大成米行都还有着极大的差距,产粮成本甚至比从大成米行采购的价格还要高一些。所以东印度公司内部对于自行种粮一直存在争议,认为不如直接向大成米行下订单来得轻松,特别是能从粮食贸易中获得回扣的官员,主动在东印度公司内部充当了大成米行的说客,坚决地反对将公司资源投在回报较低的农业项目上。

但坚持要自行种粮的这一派也并不弱势,这些官员认为粮食命脉必须要掌握在自己手上才稳妥,而非交给黑发黄肤的汉人移民来负责。哪怕在前些年的战争中,成大朋曾与城中的荷兰人患难与共,也并未赢得东印度公司内部的完全信任。在这些荷兰人眼中,成大朋终究是异族,不可将粮食这种重要资源常年交给他去掌控,巴达维亚的粮食市场控制权最终还是需要收拢到官方手中。

这就不得不提到东印度公司目前粮食采购模式的第二个重要因素,相关事务的权力分配模式。对主管农业和粮食采购的官员来说,他们屁股下面的位子就是一个聚宝盆,每年通过粮食贸易进入他们口袋的财富着实不少,而这种状况必然会引来别人的眼红,毕竟这样的便宜好处谁会不想要呢?

想要获取粮食贸易中的好处,要嘛把现任的官员撬下台,自己取而代之,要嘛就是把旧有交易模式取消,另起炉灶来洗牌本地的粮食市场。但不管是哪一种,对于经办此事的秦华成来说都是神仙打架,自己这样的小虾米根本就摸不着边。维尔贝克说可能今后不会全部通过大成米行来进行收购粮食,这就意味着东印度公司对粮食采购这个领域的权力分配会发生变化。而秦华成所能做的,也就只有将这个消息先带回去,看上头如何应对。

秦华成离开的时候虽然没有完成签约的任务,但总算拿到了一些信息,也不完全是空手而归。他虽然有心想多打探一点消息,但苦于手上完全没有跟对方讨价还价的本钱,维尔贝克自然也不屑跟他这个拿不出实际好处的跑腿再细谈下去。

秦华成回到大成米行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王掌柜见他脸色不快,便料到应该是没能办成事,不等他开口汇报便主动说道:“先吃饭,待会成大掌柜要过来,你再当面向他汇报荷兰人的状况。”

秦华成虽然有些意外于王掌柜的态度,但还是按照他的吩咐先去吃了饭。果然不久之后,成大朋便来到了米行,先召见了王掌柜,然后很快就把秦华成也叫进了书房。

成大朋先遣退王掌柜,然后向秦华成询问起今天去这几处地方办事的经过。秦华成不敢怠慢,便先讲了上午去两处农场与褚活、段轩二人见面会谈的经过,然后再是先前去城中与维尔贝克会面的情况。

“荷兰人想花新花样啊!”成大朋听完秦华成的讲述之后,不禁发出了感慨:“四年多了,看来他们也不想让粮食贸易一直被我把控着,打算要慢慢拆我的台了!”

秦华成并不清楚当初成大朋是如何逐步控制了巴达维亚的粮食市场,所以也不敢接这个话,只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