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gzshuwu.com

322第322章 参观考察(2 / 3)

加入书签

经有大半年的时间,已经逐步在广东省内建立了一套销售网络。从胜利港贩运到大陆的这些食盐,多数都是转卖给了地方上商户,再由这些地头蛇在当地进行分销,而不是按照“福瑞丰”以前的方式,在每个地方都建立起自己的销售终端。

这种经营方式也是来自于施耐德的指点,商务部门并不希望“福瑞丰”将整个盐业的销售都把控在自己手里,而是要求他们以发展分销商的方式来迅速占领市场。当然这么做的原因也不仅仅是出于经济上的原因,同样也有来自安全方面的考虑——要是哪天大明的主管部门要查这私盐买卖,那要牵扯到的就不是一户两户,而是遍及整个销售区的一大批商家,大大减小了“福瑞丰”一家背锅的危险性。退一万步讲,到时候“福瑞丰”真的被查了,有其他分销商的存在,海汉方面想要重建销售网的难度也会小一点。

而“福瑞丰”之所以会让出部分利润,按照海汉给出的销售策略来执行,也是考虑到自己的实力的确有些不济,在广州府之外的地区并没有根基可言,自行在当地销售私盐很可能会触及到某些地头蛇的利益而招来麻烦。于是在打通了广东各个府城的商路之后,“福瑞丰”便开始转型,专心做起了代理商,将运到大陆的食盐转手批发给其他的地方分销商。

不过“琼联发”的其他股东因为之前并未参与到私盐贩运中来,并不清楚其中的这些内情,因此李奈的这番解释听起来就很像是某种托辞。

“各位,李公子说的的确都是实情。”关键时刻安西还是站了出来,帮着李奈解释道:“我们的销售策略,就是要发展更多的分销商,大陆地区这么广阔的地域,光凭‘福瑞丰’一家难道能覆盖完吗?就算在座的各位加在一起,也不见得能把华南各省都覆盖完吧?所以我们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建立销售规则,制定销售价格,控制销售网络。至于卖盐这种事,根本不需要我们亲历亲为去做,交给地方上的商家就好。这么做并不是把自己的利润分给了其他人,而是让更多的人进入这个行业,一起来帮着我们赚更多的钱。”

安西说的这番话里虽然有不少生僻词语,但在场的人基本还是听懂了八九分。有些心思灵活的人,立刻便想通了其中的妙处。当然也有脑子转得比较慢的人,还在琢磨着为什么做这行的人多了之后反倒能够增加收入。

安西当下也不再细细解说,这种事自然会有商贸部门的人去给富商们做思想工作。当下要做的事,还是向这些富商们展示本地的食盐生产能力。

盐场公社大量使用的风力和畜力提灌装置引起了富商们极大的兴趣,不难想象到有了这些高效便捷的机械装置之后,食盐生产所需的人力减少,而生产效率却大幅上升,对生产成本的控制也就成为了可能。面积巨大的晒盐场上堆积如小山的精盐,让参观者都感到叹为观止,晒盐虽不是什么先进技术,但像海汉人修筑的这种晒盐池可要比大明盐场普遍使用的石制晒盐槽先进多了。大明盐场十个盐丁做的事情,在这里大概两三个人就可以很好地完成。考察团的成员们这时候才逐步理解,为何安西能对海汉精盐的成本优势有着十足的自信。

而盐场社员们的生活状况,也让考察团对海汉人的运作能力刮目相看。大明盐场的盐丁大多都是一穷二白,很多地方的盐丁甚至会在活不下去的时候大规模逃亡,直接让盐场抛荒。而海汉盐场公社的这些社员却生活得相当不错,居住的村落房屋都是整齐一致,明显是统一修建的新房,光这一点就足以把绝大部分的大明盐场比下去了。

在简单看过了胜利港盐场的生产情况之后,考察团返回海边,继续搭乘两艘双体帆船,去东边的铁炉港参观当地的盐场。进入铁炉港的狭窄水道旁边,最近已经开始在修筑一处防御工事,完工后可能会在其中布置几门小口径火炮作为防御火力——这也是大半年之前就被军警部多次提出的计划,直到近期才终于有了足够的资源来进行实施。

铁炉港在去年十月中旬开始建设,距今已经有接近半年的时间。在这半年中执委会安排了数以千计的移民定居到铁炉港,当地已经成了铁炉港第一、第二公社,并对港湾地区进行了农业和盐业的初步开发。目前已经建成盐田近三千亩,虽然暂时还比不了胜利港盐场公社的规模,但这里胜在地理环境较好,甚至不需专门的提灌设施,仅仅凭借每天的潮起潮落就可以完成海水提灌作业,生产成本反而大大低于胜利港盐场。相比西边的胜利港,铁炉港的发展潜力更大,根据测算,这边的盐田在将来开发完成之后可达胜利港盐场的三倍面积之多,产能估计是四倍以上。

农业方面也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农业部为铁炉港地区专门制定的耐盐碱农作物种植计划已经有了一定的收获,收获的耐盐碱蔬菜早在远征安南时就开始作为日常供应定期向本地市场进行输送了。同时两处公社也在配合迁到附近山沟中的原符山峒黎人,修筑铁炉港通往田独地区的陆上通道。目前这条全长十二里的土路已经基本贯通,只是运输能力有限,暂时还无法运送重量体积较大的货物,不过已经基本达到了执委会的设计要求——作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