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gzshuwu.com

第447节(1 / 3)

加入书签

“就不能都实现?”刘伯温笑问道。

“当然不能了,一二三四都给皇上推翻了,那到底谁是皇帝?”道衍笑道:“这大明朝谁能说了算?反正不是那帮文官……不过贫僧估计,皇上最后还是会答应他们一两件事,调和折中一下的。”

说着他嘿嘿一笑道:“这就是皇上和楚王殿下的阳谋——既然这些改革中任何一项,都会让儒生们沸反盈天,那干嘛不三项改革一起推出呢?再拉上一个攻其必救的的孔庙,看他们怎么选吧?”

乱世佳人楚海王

炭盆上咕嘟嘟炖着蛋,刘伯温在摇椅上微微摇晃,不禁暗暗赞叹。

这道衍和尚确实了得,把老六父子的想法看的清清楚楚……

他昏花的老眼微眯间,眼前猛塞鸡蛋的胖大和尚,变成了半个月前,在这里大嚼辣鸡的庞大老六。

“有位我很尊敬的大喷子说过,‘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这话有点意思……”刘伯温不禁眼前一亮,笑道:

“这么有见地的言官可不多。这人啊,往往长了嘴就不长脑子,是魏征说过的吗?”

“差不多吧。”老六含混道:“我跟父皇讲了这话之后,他也觉得很有道理,决定宣称要把整个屋子都拆掉……而且关键是这事儿,他真能干得出来。”

“那是。”刘伯温苦笑点头道:“这都洪武十三年了,谁还不知道你父皇的脾气?”

说着他问老六道:“所以说,你们爷们儿准备把官制改革、教育改革和科举改革,一股脑都公布了?”

“不错。”老六点点头道:“不过这三扇窗户,我是都要开的,不然这屋子里还是不够亮堂。”

“嗯。”刘伯温也颔首道:“教育改革必须要有科举改革配合,而科举改革又需要官制度改革来配合……”

“是。只有六学一馆的毕业生,都能考进士,而且各部衙门分科录用,才会有人愿意学习经学以外的专业。

“只有各专业都能拥有光明的前景,国子大学才能真正做大做强,结束‘独尊儒术’的局面!”老六挥舞着手中的鸡腿,声音沉稳,目光坚定。

“还真是……”刘伯温点点头,并不需要老六来跟他解释此中的真意。

因为这三大改革里浸透了他的心血。可以说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了。比如‘官吏合流’的官制改革,就是他力主的。

至于此中原因,展开说又是一篇大文章,留待日后细述。实在不能插叙之中再插叙啊……

“不过你开这三扇窗,跟拆屋子也没啥区别了吧?”刘伯温有些无奈道。按照他的想法,此乃千年大计,当徐徐图之、伏线千里,但那显然不是老朱父子的风格。

“没事,我给他们准备了更劲爆的礼物——”老六便得意道:“去孔圣!”

“去孔圣?”

“对。”老六又扯一根鸡腿,重重点头道:“整个国子大学校园里,没有孔圣人的一点痕迹,边上也没建文庙。”

“你……”刘伯温差点一口茶水喷他脸上道:“你这手也太损了。这是要刨他们祖坟啊!”

“他们不是口口声声说什么‘纲常名教、以名为教’吗?”老六揶揄笑道:“还说什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么,这次咱就看看,他们到底是要名,还是利?”

……

庞大老六变回了胖大和尚。

道衍一边继续剥蛋,一边笑道:

“按说呢,阻止那三项改革,才是当务之急。只要将其拦下,就能阻止对儒教地位的挑战,到时候皇家一样得毕恭毕敬将文庙请回去。

“可儒教的核心是‘正名分’,所以才又叫名教。现在楚王把他们的教主牌位移出太学了,他们别无选择,必须要先维护孔夫子的名分。否则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更别说说服别人了。”

“唔。”刘伯温点点头,这话跟老六说的如出一辙。“然后呢,你觉得三项改革会被驳回几个?”

“事实上,一个都驳不回。”道衍断然笑道:

“皇上和楚王这算盘打得精啊。首先,漫天要价、坐地还钱。四件事情里,儒教起码得让步一件吧?肯定是已经开始的教育改革了。”

“而朝廷正式公布的旨意,不可能转头就下旨废除,最多就是推迟再推迟,最后不了了之。而官制改革是三年后的事情,科举改革也得等到三年,第一批大学生毕业以后才施行。所以暂缓不暂缓,根本没影响。只要皇上想搞,三年后一样可以搞起……”

“所以贫僧预计,最后八成是各退一步,国子大学重新迎孔庙,士林接受六学一馆的教育改革。至于科举改革和官职改革,就先搁置下来,日后再议嘛。”顿一下,他沉声道:

“当然,这是朝野儒士齐心协力,前赴后继为护教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