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gzshuwu.com

第13章(1 / 2)

加入书签

然而,给足了自由,就没有烦恼吗?

我相信是有的,我偶尔也能听到身边的人,谈起孤独和迷失的感受。

不知道在他们的“后个体时代”有什么苦恼,是否和现在的人一样。

“那你们有什么苦恼呢?”我问。

“你不知道吗?”她像是一位看透我脑中所想的智者,“这你应该也是知道的,其实它不是人类的新问题,而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只是你们这时候还没有留意和重视罢了。

“就从你先前问我的那个问题来切入好了,当人们可以随时相恋、随时分开,你认为他们的心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这个问题倒是问到我的专业了,当我想到人们可以随时相恋和分开的时候,第一感受是自由,除了自由,我还真没有深入地思考。

“当两个人进入到一段亲密关系里,从一开始就很难达到完全平衡。究竟是我在意得多一些,还是你在意得多一些。分开与分开也是不同的,究竟是我想和你分开,还是你想和我分开。

“在意更多的一方,以及被分开的一方,总会承受更多的失意。”

她说的这点,的确是恋爱关系中的普遍现象,所以投入情感更多的那个人,在关系结束以后会失意更多,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失恋”了。

然而,失恋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有的经历,虽说痛苦难挨,倒也谈不上会对整个社会有什么改变。

看到我些许不以为意的表情,她进一步说道:“它看着不是一个大问题,不过,你应该把这个点放大十倍来看,放到一个完全自由的情感秩序中,它对你的影响还只会是一点点吗?”

如果不是放在当下的社会,而是一个完全自由的情感秩序中……整个社会都已经没有了婚姻,我们不再为寻找终身伴侣而恋爱,所有人都知道,彼此的关系只是一段时间内的相互平衡而已。

一旦发生矛盾和冲突,这段关系将变得异常脆弱。

原本在意多的那个人将会面临更大的风险,更可能会承受失去的痛苦。这样的事情经历过一两次之后,原本更加在意的那个人,一定会在伤痛中学得“聪明”起来,不会在关系中投入过多。

这样下去,整个情感秩序会陷入一种怎样的循环呢?

每个人都出于自保,不对对方投入过多情感,甚至出于意气之争,还自我要求一定要比对方投入更少。

久而久之,恋爱关系就越来越成为一种理性的、非依赖的、没有多少感性色彩的关系了。

也就是她口中所说的……

看我没有接话,她自顾自往下说道:

“然后,你应该也能想到了,我们的恋爱更加自由了,可讽刺的是,爱却少了。

“整个社会的爱都少了。人们不再张口闭口谈爱,那会让人觉得自己像个愣头青,没经验,快餐式的恋爱越来越流行。

“现在你就能够理解,我们是怎么由‘个体时代’过渡到‘后个体时代’了吧?”

博弈。

当她在总结人类的两性关系是如何由过去模式过渡到未来模式的时候,我脑中出现了两个字,博弈。她说的现象是一种博弈的结果。

万事万物都存在矛盾,伴侣之间也是如此。

从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看,两者之间有矛盾,就必有博弈。不排除部分个体在这个过程中,非理性地投入,不计较得失地付出。但就像她说的一样,时间久了,人类总体会回归理性,不可能一直感性下去。那样的个体只会因为自己的千疮百孔而无法继续生存下去。

“博弈论”是现代数学的一门分支,在经济学的应用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生活中,人们大大小小的决策都离不开博弈。

著名的博弈模型——囚徒困境,可以放在这里进行类比说明:

假设有两个小偷a和b联合偷盗,私闯民宅被警察抓住。警方将两人分别置于两间不同的囚室进行审讯。

对他们两个人,警方给出了同样的政策:如果两个嫌疑人都坦白罪行,那么如果证据确凿,两个人都将被判有罪,双方都将被判刑8年;如果只有一个嫌疑人坦白,另一个人没有坦白反而抵赖,则抵赖者将在原来的刑罚上再加刑2年(因为已有一人坦白罪行,证据确凿,而抵赖行为则被视为妨碍公务),坦白者因坦白有功,将被减刑8年,立即释放;如果两人都抵赖,则警方只能因证据不足不能判定两人罪名成立,但因为两人私闯民宅,将被各判入狱1年。

从a的角度来看,他不知道b会作何选择。如果选择坦白,有可能立即释放,也有可能因为对方也坦白被判刑8年。然而,如果选择抵赖,则有可能因为对方的坦白,获刑10年,或者至少获刑1年。

从他个人来说,显然坦白的两种结果,看上去都比抵赖的两种结果要好。

而b也是这么想的,最终两人都会选择坦白,分别获刑8年。

而如果从整体的角度来考虑,他们两人都抵赖,分别获刑1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