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gzshuwu.com

第111章 大王庄(1 / 2)

加入书签

大王庄并不是一个村,更不是一个镇,而是属于城里一位富商府邸的农庄。

至于是哪家的庄子,半大少年李顺并不是很清楚,因为他家只有他和奶奶两人,也没佃庄子主人的田地耕种,靠着奶奶做点绣品和他打零工生活。

李奶奶有子有女,所以有个不小的院子。她儿女都有出息,在元安府里置办了院子,也让她去住。可就因为她捡了被人遗弃的李顺,儿女都有些怨言,她干脆带着李顺回了庄子,靠着积蓄和做针线把日子过了起来。

其实李奶奶的儿女也有接济,但他们接济的是李奶奶,并不是李顺。所以李奶奶一直在教李顺自谋生路,到码头给人搬点货物,跑跑腿之类的,收益还不错。

之所以被唐全儿打动,和价钱没什么关系,完全是因为那一个味道令人惊艳的卤蛋。

李奶奶年纪大了,牙齿不好,味觉也不是很灵敏。李顺尝了一口,那软糯的口感和深入到蛋黄的咸香味儿都让他第一时间想到了吃什么都说没滋没味儿的奶奶。

李顺既然在码头这边跑腿,当然需要懂得方方面面。在路上就给他们详细介绍了一下,这边属于元安府西郊,因为有云居寺寺庙群,又有天然温泉水,所以这边的土地基本被元安府有头有脸的人给瓜分掉。

云居寺最近的有康王的听风楼、元安知府的百花苑和元安府守备的神骏场,然后便是周边规模较小的各个农庄。

大王庄的占地仅次于前三个庄子,但因为之前的主人和现在的主人都来过庄子。主屋四五个院子还是三十年前建起来的,看上去也就比普通庄户人的屋子大气一些而已。

绕过围墙圈起来的“大王庄”,就看见了两排错落有致的小院子。

“最大的两进院子是咱们大王庄的庄头一家人住的,只是这院子房契不在庄头的手里。还不如奶奶有远见,送了大伯进城里学本市,重新盖了院子。”

李顺带着他们绕过了第一排,到了第二排的第二个院子,屋里传来了一声犬吠。

“狗狗!”唐松自从二月开始补钙一来,不但身体强了许多可以下地走路了,现在都能时不时蹦出几个词汇来。

李顺隔着门喊了声:“奶奶,先把阿黄拴起来。”

屋里李奶奶听到孙子声音,连忙拿了绳子把狗拴到了正房后头的自留菜地里。

李顺听着狗吠声远去,这才开门邀请众人进门。

刚开始立夏都还担心条件太差,这门一开,她就暗暗松了一口气。

院子是正房五间,左右厢房各两间的格局,前院宽敞铺着青石板,厢房前一边是水井,一边是枝繁叶茂的银杏树,树下是花台,里面种满了指甲花,这个季节开得正欢。

院子里很干净,就连落叶都没有。想想这里也就老人和孙子住,能够维持这么好,可见李奶奶和李顺有多能干。

“顺子,你不是去码头干活了吗?哎哟,这是带了谁回来。”李奶奶从后屋进来,眯着眼睛看了眼规规矩矩站在门口的四大一小。

李顺凑过去,小声将几人要租房住一晚的情况一说。李奶奶其实是不愿意的,他们家就她和孙子两人,这一来就五口人,要是居心不良,婆孙俩怎么反应得过来。

李奶奶一犹豫,李顺就着急了,“奶奶,她们人很好的,会做很多好吃的,叶家兄弟还是读书人。”

时下的人对读书人都有一种天然的尊崇,再加上叶修齐小小年纪看起来的确儒雅斯文。立夏娇娇弱弱,唐全儿长相憨厚,唐刘氏抱着个孩子,一看就是干惯了活儿的苦出身。

“既然我孙子都答应了你们住一晚,那就住吧。”李奶奶打算待会儿就去左右邻居家转一转,人心险恶不得不防。

两间东厢房都有现成的床铺,这个天气也不用被子,立夏她们晚上都是用衣衫盖一盖。

时间不早了,立夏拿着她们带出来的卤水和肉干,找上了李奶奶:“李奶奶,我们想借厨房做点吃的,您看是给银钱还是您和顺子哥就和我们一起吃?”

李奶奶还带着戒心,想说不用了,正在烧火的李顺就跳了起来:“奶奶,我们就跟她们一起吃吧。”

他已经嗅到了立夏端进屋子的卤水香味儿,虽然还不知道她会做什么,但肯定比自家白水炖煮的东西好吃。

大王庄这边的田地甚多,种植粮食瓜果的种类也不少。也是到了这大城市边上,立夏才知道梧桐镇的食材有多匮乏,梧桐镇的烹调手段有多单一。

只不过,再怎么发达的地方也不如立夏上辈子那五千年饮食文化浓缩的精髓精致与美味。

从凌北县到元安府一路周折了半个多月,一家子人刚开始都还将就着别人吃啥她们吃啥,可就连唐松这小不点都吃得不甘不愿,更别说被立夏养刁了胃口的叶修齐。

叶修齐不止一次发出了来自灵魂的质问:边州城那地方吃的也太精致美味了吧,怎么比青州城好了那么多。

别说青州城,就是这元安府,怕也不如立夏做菜来得精致和营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