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gzshuwu.com

第160节(2 / 3)

加入书签

,不只是应当建立县一级学堂,而且要强制全国适龄儿童入学,如果逃避教育的,应当处以罚金。

支持这一想法的还有王夫之、连城璧,以及黄宗羲等人,但最后上面并未采纳,倒不是有什么不好,而是此时财政不允许。

就算不用内帑,而是使用国库,这也是一笔巨大开销。

至少在此时,北伐才是第一要务,所以财政上不能过度向教育倾斜。

顾炎武为了凸显重视,将自家两个小外甥,徐元文、徐秉义都送进了学堂念书。

顾炎武作为后世着名的明末思想家,在自己主政的杭州府,他继承了当年“江左狂士”李贽的男女平等主张,认为女童也应当进入学堂读书。

但这个思想实在太过激进,而且男女同校,对于深受宋明理学熏陶的明代社会,也难以接受。

但顾炎武却坚持己见,他在报纸上投稿文章,表示“母者,人之初师,育女,当为育人之要。”

意思就是,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如果女性没有文化,又怎么会抚育出优秀的后代?

这种思想虽然还是有局限性,只是把女性当做“母亲”的身份看待,距离真正的妇女解放运动还有巨大差距,但在这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宋明理学社会,已经相当进步了。

于是乎,顾炎武自掏腰包,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集资在杭州修建了第一所女子小学堂。

结果被几个迂腐的士子告上南京,但最后却是得到了朝廷和天子的认可。

教育普及,没道理忽略女性,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就是要解放女性的生产力。

但饭毕竟要一口一口吃,步子大了容易扯到蛋,所以目前官方虽然允许并且支持民间自办女校,不过皇室学堂的女校还没有铺展开来。

归根到底,战争还没有结束,现在还不是放开手脚、大干快上的时候。

改组机构

度田工作初步完成,可见的是,大明的土地和阶级矛盾,在未来几十年内,应该都能得到巨大缓和,毕竟日后拿下北方,被战争和灾荒摧残殆尽的北方各省也能吸纳大量移民,这为朱由榔的改革争取了时间。

教育普及工作,第一阶段五百所学堂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第一批入学少年孩童就超过十万。

川陕局势趋于稳定,文安之进驻西安,已经开始拉拢分化光复右军的姜镶旧部,姜镶自然没什么抵抗力,经过从大同到关中的转战,其中光复右军吸纳了大量山西义军,大大稀释了姜镶控制力。

再说面对朱由榔和朝廷这条大腿,手下将佐们凭啥非得在你姜镶手下吊死?离了朝廷的补给,以姜镶的经营水平和此时陕西的物力,明天就得喝西北风。

似乎所有方面都在欣欣向荣的进展。

但不愉快的事情总会自己找上门来。

“走私?涉案多少?”

朱由榔坐在乾清宫中批示奏章,一本浙江按察使常延龄的奏章全文展开在案桌上,桌前则是分管财政的阁臣堵胤锡和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夫之,分次而坐。

在内阁改制后,不仅内阁宰执们权力无二,都察院的职权也今非昔比。

之前瞿式耜就表达过忧虑,君权失去限制,会酿成恶果,内阁权力过大,而没有监督,同样不是好事。

倒不是说担心他们架空皇室,而是如果阁臣滥用权力,胡作非为怎么办?

于是乎,都察院成为了朝廷所有部门中,唯一不受内阁辖制,直达御前的机构,在此之前,只有军队有这个待遇,而且都察院拥有弹劾宰相的权力。

以至于许多人都私下称呼都察院都御史为“监相”,地位并不比宰相差多少。

都察院职权加强以后,各省按察使不再隶属督抚衙门,而是直接受都察院辖制,向都御史做报告。

王夫之解释道

“主要是宁波港和台州两港,市舶司官员勾结浙江沿海几家产绸士绅,在港务衙门隐匿了三十五艘船的过关批文,大概逃脱了三万二千两关税。”

朱由榔有些皱眉,随着光复江南以后,一方面局势逐渐趋于稳定,另一方面大量新进官员流入朝廷、官府,问题也越来越多。

尤其是涉及财政问题,比如说海贸方面,每年几千万两的流水,怎么可能没有人生想法?

转头向主管财政的堵胤锡问道

“财政方面查清楚了吗?涉及哪些官员?”

堵胤锡回应

“主要是洋务院,台州港的两个七品参事,三个八品干事,宁波方面的一个参事和一个通判。已经革职,交给都察院和刑部会审。”

朱由榔颔首,思忖片刻后道

“洋务院的职权,是不是……太大了?”

堵胤锡和王夫之对视一眼,而后堵胤锡道

“这事之前内阁就已经反映过了,洋务院总理海贸、关税、国债、行社、外交,自成一体,财务不用经户部账本,职权相当于户部、礼部、工部部分集合,甚至还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