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gzshuwu.com

第63节(3 / 4)

加入书签

,明显是受凉发高烧,却一直咬牙死扛,结果把自己烧晕了过去。

以现在的医疗条件来看,这种情况十分凶险,也不知道这位考生出去后进了医馆,大夫能不能保住他一条性命。

有了这个插曲后,考生们更紧张了。萧景曜还听到不远处传来压抑的咳嗽声,连叹气都透着一股焦虑不安,想来是有人也受凉了,见了这位被抬出去的考生,难免心中怆然,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坚持住最后这三天。

萧景曜活动了一下身子,再次感谢萧元青,让他遗传了一副强健的身子骨。这年头儿,读书人要考取功名,有时候还真的是拿命在拼啊。

萧景曜定了定神,很快就把这些杂念从脑海里甩出去,开始答第三场的考题。

第三场题目更难,考的是策问、杂文和律法。用后世的话来说,全都是主观题。上限极高,下限也极低。考验的是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是只会死读书的考生,根本过不了这一关。

律法对萧景曜来说,都是老朋友了。反正题目再怎么变,律法条例又没变,只要找准了和题目对应的条例作答,就算是抓住了得分点,能够得分。当然,像萧景曜这种熟知律法,又看过尹县令断案,以及南川县历代案例的家伙,肯定不会只照本宣科,把律法条例一写,毫不留情给出判决就完事儿。

律法题给出的案子并不是非黑即白,也不止涉及到一样条例。萧景曜明白,这是主考官的更深层考验,看看考生们能不能领悟法理之外,还有人情这个道理。有的人或许知道这个道理,但出于对律法的不熟悉,也给不出合适的判决。

萧景曜就不一样了,《大齐律》已经刻在了他脑子里。他读完题目,就在白纸上写出几道题目中涉及到的条例。然后又想出了几种可以减轻罪则的情况,增增减减,给出了一个合乎法度,又不失人情的判决。

策问总共三道,其中一道题目出得挺大,“创业以武,守成以文,昔人有是说也。然兵农一致,文武同方,其用果有异乎?文武之分始于何时?兵民之判起于何代?”

萧景曜仔细想了许久,在白纸上列了几个提纲又划掉,最后终于定好了一个自己最满意的提纲,提笔就先破题。

“臣闻帝王之御天下也,有出治之全德,有保治之全功。文武并用,出治之全德也,兵农相资,保治之全功也。于并用而见其同方,则天下之政出于一,而德为全德。”

开篇足够惊艳,策问已经成功了一半。萧景曜笔走龙蛇,继续挥洒笔墨往下写。从尧舜商汤一直谈到大齐,其文武之变,兵农之资,写一波分析一波,洋洋洒洒写完四页纸,萧景曜才意犹未尽地收了笔,最后再拍了正宁帝一点小马屁,完成!

最后三天也是最难熬的三天,萧景曜倒是越到最后越精神。他本来就有点冒险精神,这种凝重的氛围中,让萧景曜更加觉得刺激,精神格外活跃。有的人越冷越困,饥寒交迫,思维也仿佛被天气一起冻僵了。萧景曜却不是,他做完前面的律法题之后,兴致格外高昂。都到最后一场了,胜利就在眼前,萧景曜越冷越精神,文思泉涌,答起题来下笔如有神。

写完这道策问后,萧景曜的思维愈发活跃,一鼓作气将剩下的两道策问答完。一看时间,竟然还是第八天下午。

也就是说,萧景曜会试的最后一场,还可以提前交卷。

不过会试提前交卷也不能提前一天交,萧景曜还得在号舍里住上最后一晚。

试题全部写完,自己在策问上还算超常发挥了,萧景曜心情极好,连不够厚实的被褥都不嫌弃了,大大咧咧往被褥上一倒,抬手挡住眼睛,长长舒了口气。

神经放松下来,萧景曜就觉得自己的胃要开始闹了,想着明天早上就能交卷,自己的试题又全部都写完了,萧景曜开开心心地把考篮中还剩下的食材都拿了出来,看到还剩下不少酱肉,萧景曜索性来了个乱炖。锅一烧开,酱肉的香味就弥漫了这一片号舍。

其他考生们忍不住抓狂,这都最后一晚了,大家带来的食材也都吃得差不多了,怎么还有人能做出这么香的饭菜?

萧景曜悠闲自得地做饭,其他人考生苦哈哈答题,虽然同在一个贡院里,却仿佛在两个世界。

根本就不是一个画风。

到了最后一天,萧景曜一睁开眼,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又整理了一下仪容仪表,精神抖擞地交卷走出贡院。

萧元青一大早就带着萧平安在贡院门口等着了。看着大门紧闭的贡院,萧元青脸上的担忧之色愈发浓重,不住地问萧平安,“上回乡试时,曜儿一出来就累得倒在我身上,还是我把他背回家的。这次同样是考九天,天气还这么冷,曜儿不会也受了凉吧?”

萧元青想到这些天陆陆续续从贡院里抬出来的考生,就忍不住打了个哆嗦。贡院附近医馆的大夫们这些天忙得不得了,有几个高烧不退的,现在还躺在医馆里,等着大夫把他们鬼门关拉回来。

萧元青越想越害怕,忍不住念叨,“曜儿还这么小,若是落下病根可怎么得了?早知道会试这么艰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