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节(1 / 2)
大家踟蹰着,不知是谁问了这么一句:“于律师啊,你看你这东西这么好用,下次能不能借我用用啊?”
于佩略一沉思,“可以。”
听到于佩答应,其他人立即七嘴八舌凑过来。
“于律师,咱们都是同事,你不能厚此薄皮啊,你能借给他用,也借给我用用呗。”
“还有我,还有我,于律师,平时你买水果,我都帮忙去洗,你不能把我忘了啊!”
……
攀交情地攀交情,说好话的说好话,大家团团把于佩围住,直到听到她答应下来才高兴地一窝蜂散去。
从那之后,独属于于佩的录音笔成了律师所里的公共财产。
对这样的状况最高兴的要属李勤年。
不花一分钱,让律师所里多添了一份公共财产,这谁不高兴?
对于于佩这样慷慨的行为,他决定给予回报,“于律师啊,过两天有个行业会,你和王律师陪着我一起去吧。”
“行业会?”于佩微微皱眉。
“是啊,能被邀请参加的都是咱们行业的精英,你可以过去结交结交人脉。”
李勤年极力邀请,“于律师,你可别说你不想去,一般人我还不带他去呢。”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于佩不好推辞,一口答应下来,“行。”
所谓的行业会,实际是行业交流会。
是由行业协会主办发起的每半年一次的交流会议,每家律师所都会受到邀请,通常一家律师所只会派出所里知名律师参加。
同去的大多是律师所里久负盛名的人物,默默无名的人跟了去,也没法得到关注。
于佩就是这样默默无闻的人。
行业会那天,她穿着一套工作装,与李勤年和王展延一同出现时,周围人看也没看她,只热情地朝着李勤年和王展延打招呼。
看到这样状况的李勤年每次和人寒暄,都要提一嘴于佩,那模样,像极了对顾客强力推销商品的小老板。
于佩在一旁也尴尬,默默在旁边找了个座位坐下,避开李勤年身边的殷勤客套。
她不大愿意过来的原因也在于此。
这种场合,都是同行,没有供求关系,有效社交的基础在于双方处于差不多的地位。
目前在众人眼中,她只是个勤年律师所里的实习律师,也办过什么惊天动地的案子,众人必定记不住她。
等她之后案子多了,有了名气,不用李勤年这样强力推荐,自然有人过来和她套交情。
于佩只当是来听听行业里的动态,没打算主动社交,在一旁座位上显得略为安静。
李勤年身边则不同,围绕着他的人来了一拨又一拨。
他现在是行业里的大名人,生意蒸蒸日上,发展势头是其他律师所快马加鞭也赶不上。
连对家东方律师所的老板蒋军成也要过来同他主动打招呼。
蒋军成比李勤年小几岁,极其自然地称呼其为“勤年哥”。
这样的场合,打招呼通常是“张老板”、“王老板”之类的,一声“勤年哥”,无形拉进距离。
“勤年哥,不得不说,我真佩服你!”
蒋军成一双眼睛微微眯起,对面前的人赞不绝口:“你可真舍得啊,先前舍得给大家配备电脑,现在又舍得给大家配备录音笔,我底下的人可羡慕了,都想跳槽去你的律所呢。”
对于李勤年这样两个举动,蒋军成心里是大写的服。
就单说电脑办公这一点,在自己家里都还配备不起电脑的时候,肯为律师所的人全都配一台电脑,这样的见识实在超前。
他也是有样学样,下了血本,给律所里的人全都配了电脑。
配了之后才发现,办事效率提高了不下十倍,处理的业务能比之前都好几倍,那点配电脑的钱很快回本。
这是东方律师所近些日子业务量突增,发展势头强劲的最根本原因。
现在又听说李勤年给律师所的人都配备了录音笔,他要不要也有样学样?
只是这高科技的录音笔,恐怕国内没得卖。
蒋军成刻意过来套近乎。
先将李勤年夸捧一番,最后才慢慢引出真实目的,“不知道勤年哥律师所里的录音笔是从哪个渠道进货?”
李勤年一听,摆摆手,“这个你就别打听了,国内弄不到,况且这价格也承受不起,不划算,劝你还是算了。”
这样的话落到蒋军成耳中,只以为是李勤年保密,不肯泄露。
生意场上,所有的话不必明说。
蒋军成知道现在还不是机会,识趣地没有再追问,话锋一转,又拎起夸奖的话:“既然这样,那今天勤年哥你无论如何得给我分享一下,你是如何做到每次都这么超前的思维?”
听到这话,李勤年谦虚地笑了两声,“过奖了,哪有什么超前的思维。”
蒋军成毫不吝啬赞美之词,“勤年哥你就没谦虚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