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gzshuwu.com

103孔德信报刺史病荀贞再表孙文台(6 / 8)

加入书签

大喜,齐声说道:“阿翁高明!”

看着喜笑颜开的两个儿子,陶谦没多少喜意,心里不觉又想到了那个问题:当今乱世已至,强者为雄,吾二子如此,便是我占稳了徐州,留下了这份家业,可将来又有谁能来继承?

荀贞表孙坚为豫州刺史,这个时机选得好。

一个因孔德的通风报信,占了先手,再一个当下之时,袁绍尚未得冀州,而袁术也没得荆州,他两人分有韩馥、刘表为“敌”,暂时都顾不上豫州的事儿,故而虽是引起了二袁、包括其它一些人的忌惮、不满,然终究到底,却也没人出来表示明确的反对,竟是得了诸方的默然。

当然,能得到诸方的默认,还有一个前提。

这前提自就是荀贞、孙坚刚击败了董卓,光复了洛阳,不但得到了巨大的声明,而且也向天下宣示了他两人强大的武力。从某种程度而言,这个前提其实才是最重要的。

孙坚既成为了豫州刺史,颍川太守这个位置就空了出来,孙坚询问荀贞的意见,问荀贞谁最合适来接替此任。

荀贞知孙坚这只是客气之言,为了能长期地和孙坚保持同盟关系,荀贞甚至都不让乐进继续待在颍川了,又怎会对颍川太守的接任人选说三道四?

——荀贞请孙坚表乐进为下邳相,一个是因乐进的资历,不管是从吏职的高低来说也好,还是从他跟随荀贞的时间长短来说也好,他现下都足能为一郡太守了,再一个,也是更主要的,乐进若是不掌兵倒则罢了,问题是他掌管着颍川的郡兵,手下几千人马,如继续把他留在颍川,即使不会引起孙坚的反感,势必早晚也会引起孙坚帐下一些人的不满,所以为了长远的盟约关系考虑,荀贞主动提出了把乐进从颍川调走,改迁下邳,也算是一举两得。

——却是说了:荀贞和孙坚的关系这么密切,难道荀贞就不能把乐进留在颍川么?实事求是地说,这个真是不能。荀贞、孙坚他两人如各自没有现在的这个地位,那以他两人的性格和为人处世,他两人间大概不可能会有什么冲突出现,可他两人现在各居高位,手底下各有一个团体,那么即便他两人关系再好,到了一定程度,也比不过个人或团体的利益,所以为了避免这种利益冲突的出现,荀贞及早地把乐进调走,却是明智之举。

因是之故,荀贞婉拒了孙坚,不肯对颍川太守的接任人选说一个字。

也确如荀贞所料,孙坚的这个“询问”的确也只不过是客气罢了,见荀贞不肯提出人选,孙坚遂也就不再客气,乃表朱治为颍川太守。

孙坚帐下多的是武夫,大多人出身不高、文化修养很低,出身好点、有文化修养的屈指可数,黄盖是一个、程普是一个,朱治也是一个。

黄盖不用说,虽年少家贫,然乃是黄香之后,可谓名族子弟,早年在郡中做过郡吏,被举过孝廉;程普也做过郡吏,但没有被举过孝廉;朱治家在丹阳,其族在县中也算是个右姓,他在县中做过县吏,也曾被举过孝廉。

此三人中,黄盖、朱治都是孝廉,有了这个政治上的出身,他两人按理说都是有资格来当颍川太守的,不过黄盖从孙坚日短,而朱治是久从孙坚了,故而孙坚选了朱治。

而且从现有的吏职上来看,也是朱治合适。

朱治昔从孙坚讨长沙、桂阳、零陵三郡贼时,因有战功,被孙坚表为行都尉,这次讨董,因又有战功,再又被孙坚表为“行督军校尉”,校尉是比二千石,虽挂了个“行”字,也是和比二千石沾边了,按其吏职,加上他孝廉的出身,再往上升点,当个太守也是完全可以的。

荀贞、孙坚兵入颍川,在阳翟待了数日,办了几件事。

先是孙坚表朱治为颍川太守,接着如郭俊、杜佑等原颍川郡府的诸吏,仍旧各居其职,又乐进从郡兵中选了两千精锐,预备带去徐州,——颍川郡兵现计有四千左右之数,一来乐进不好都将之带走,再一个正如陶谦所说之广陵一个郡也养不起太多兵,故而乐进只从中选了两千精卒,余下的都留给了朱治。

这几件事办好,孔德等州府吏员正好到了颍川,来接孙坚。

孙坚、荀贞与孔德等人相见。

孔德带头拜倒在地,向孙坚行礼,说道:“孔公病重,已离府归乡,州中一日不可无主,吾等请明公移驾入治。”

见来人中没有李延,孙坚问道:“孟续何在?”

孔德答道:“李延辞了州职,护送孔公及其子女亲眷回乡去了。”

孙坚顾视荀贞,叹道:“孟续真忠义之士。”

虽是忠义,但不能为荀贞、孙坚所用,也是无可奈何。

颍川是荀贞的家乡,郡府诸吏多是荀贞旧友,不必担忧这里会生变,对孙坚而言之,现下最重要的是如何才能坐稳豫州刺史之职,所以孙坚没有再在颍川多待的打算,就想要去州治了。

他问荀贞:“卿是想在颍川待些时日,还是想归广陵?”

荀贞笑道:“我自不急归广陵,可文谦怕却是急着入下邳上任啊。”

这是句说笑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