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gzshuwu.com

63荀姚谒见陶恭祖江湖豪气陈元龙(3 / 4)

加入书签

太守的荀贞不能没有任何反应;又因此而说到了州府征粮一事,荀攸代表荀贞,婉转地对陶谦说:不是广陵郡想坏“规矩”,不想给粮,而是广陵的百姓实在是已经很苦了,两餐不继,这个粮实在是负担不起、交不起了,十分恳请陶谦能够暂缓一下对广陵的征粮,等到秋收后再征不迟,到时哪怕是多给一点也行,并主动提出,若黄巾来侵,荀贞愿亲率兵从陶谦击之。

本来就觉得荀贞难收拾,见荀贞又这么上道,主动来变相的道歉、赔礼,陶谦也就顺水下船、借梯下屋,放下了杀州吏之事,暂而不提了,不过为了保护他在徐州的权威,对广陵郡的输运粮食一事,他却只是答应可以稍微减免,但绝对不能免掉。

荀攸在来前,得到过荀贞的吩咐,不要和陶谦起争执,陶谦说什么就听什么便是,反正服从不服从,不在陶谦,而在荀贞,所以荀攸的态度很好,在把己方的意见完整清楚地表达出来后,不管陶谦对此有何反应,同意或反对,他都不再多说一句,而只是恭谨应是。

搞到后来,反倒让陶谦生疑,怀疑自己是不是高看了荀贞,没想到荀贞盛名在外,又是军功赫赫,甚至早年时还有人说他是“酷吏”的,但派来的这个荀攸却怎么这么软弱?不管自己说什么,他都唯唯应是,绝不多争一句。这和荀贞在外的名声太不相符了。

陶谦是个有才能的人,刚傲自矜,通常这类人对有能力的人是可以保持尊敬的,但对软弱无能的人,却是难以高看礼敬,不过好在荀贞在外的名声甚大,他倒是没有因此而就随着自己的心意去试探荀攸,没有因此而干脆提出更过分的要求。

荀攸、姚昇在郯县待了五天,除了拜谒陶谦,又遵照荀贞私下的吩咐,特地对陶谦的部曲多加了下注意。

陶谦在县外的兵营他两人进不去,但在县中戍卫的兵士他两人却是可以看到,在这几天中,还在州府中见到了一些陶谦帐下有名的将校。

陶谦麾下兵士多是丹阳兵,不愧“丹阳出精兵”之名号,确实精悍骁勇,只看行止、外表,就知俱为精卒,不可小觑。

荀攸、姚昇暗下比较,将之与荀贞麾下的部曲做比,得出结论:陶谦帐下的丹阳兵虽说经历过去年的击徐州黄巾一战,但到底是新卒居多,所以如果在战场上,一比一的战斗,绝非是荀贞部曲的对手,二比一,荀贞也能取胜,三比一,至少平局,可如果再多就不好说了。

陶谦帐下的丹阳兵现有几千人,再加上泰山兵,那就是上万之众了。

泰山郡久多贼寇,民敢争斗,素来也是出精兵之地,对臧霸等泰山诸将手下的这支泰山兵,荀攸、姚昇是知道的,知道他们在去年击破黄巾一战中立下了很大的军功,应该也是一支能战的队伍,只是因为他们驻扎在琅琊郡,却是无能见到,也不知比起丹阳兵来如何。

至於陶谦麾下的将校,荀攸、姚昇见到了好几个,却都不如荀贞帐下的将校出众了。

陶谦在徐州的军事力量可分为两块儿,一个是亲信的丹阳兵,一个是收揽到的泰山兵。

丹阳兵系统这一块儿又可以分成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后勤,一个是作战。

后勤这这块儿是以笮融为主。

作战这块儿是以曹豹为主,曹豹之下,又有吕由、张闓等将。

和笮融一样,曹豹等人也大多是丹阳人,他们和陶谦的关系以及在陶谦军中的地位类似许仲、江禽、陈褒等和荀贞的关系以及在荀贞军中的地位。

这些陶谦倚重的丹阳兵将校,以荀攸、姚昇观之,固是各有其能,然如论勇武,却是无有能比得上刘邓、典韦、赵云、关羽、张飞等的,如论风流多才,也是无有能比得上辛瑷的,如论沉稳有大将之风的,则是无有能与许仲等比肩之的,而如论年轻俊彦,亦是无有可与文聘等相比的,总而言之,陶谦部下丹阳兵的兵卒比起荀贞的部卒有不如,但其中的精锐部卒却和荀贞的部卒相差不大,而陶谦麾下的将校却就比荀贞麾下的将校差得太多了。

以此观之,似不必对陶谦之部曲太过担忧。

在对陶谦部曲、将校多加注意的同时,荀攸、姚昇还拜访了一些州府的大吏。

五天后,他两人辞别陶谦,返程归郡。

回到广陵,荀攸、姚昇把他两人和陶谦会面的经过以及在州府的所见所闻悉数告诉了荀贞。

荀攸在最后说道:“吾等在郯县时,由州吏口中闻知方伯似有意再遣人去丹阳募兵。方伯之部曲加上泰山兵,现已过万众,州府现所得之粮刚刚够用,如再募丹阳兵来,则州粮必缺。由之而见,我窃以为,方伯对州中郡国的征粮势不会停,不但不会停,恐反会增额。”

也就是说,就算陶谦已经答应稍微减少一些对广陵的征粮数额,可这个数额早晚还是会再加回去,乃至会征得更多。

荀贞点了点头,说道:“且等方伯募了兵后,真再增多征粮之份额时再说此事不迟。”

到了那时,荀贞大概已经能控制住广陵的实权了,给不给陶谦,给多少,都是他说了算了,到时候可以视情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