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gzshuwu.com

32破敌(中)(1 / 3)

加入书签

对荀贞、刘邓如此仇恨的人只能是波才。

城头上诸人中认识波才的不少,贼曹椽杜佑是其中之一。

先是亲眼目睹了波才当着敌我三军,旁若无人地披甲执戟的过程,接着又亲耳听到他下达“城破、血洗”以及“悬赏取荀贞、刘邓首级”的命令,杜佑不由啧啧地说道:“城前披甲、赏购荀椽首级,好一个波才,视吾等如无物!如此悍勇,不取功名於边疆,偏却从贼。惜乎惜乎。”

“波才一直把主力当压阵的,这次却用主力做先锋。他是要与吾等拼命了啊。”

郭图收回目光,恭敬地对文太守说道:“战事将起,刀枪无眼。下吏闻:‘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明府堂堂两千石的朝廷大吏,不应该立在危险的地方。请先下城去,候下吏等捷报吧。”

文太守还没答话,郡丞费畅忙不迭抢先说道:“郭君言之有理。明府,下吏陪你下城。”

文太守迟疑了下,选择听从了郭图、费畅的话,临下城头,破天荒地放下身段,握住荀贞的手,叮嘱说道:“贼兵势大,荀椽千万要提点精神,万不可轻视大意。城头诸军,就交由你来指挥了。我在城下等你捷报。”

荀贞言简意赅地答道:“明府请放心。”示意文聘、程偃、小任护送文太守、费畅下城。

随着文太守来的那些郡吏,如五官椽韩亮、主簿王兰,并及诸豪家的家长和子弟早就胆怯惊恐,想逃离城头找个安全的地方藏起来了,见文太守下城,急忙也跟了上去。

一大帮黑衣印绶的郡吏、锦衣华服的豪强簇拥着文太守和郡丞费畅,挤挤攘攘,快步小跑,走得比来得快,一晃眼走了个干干净净。

郡吏里只剩下了荀贞、荀攸、戏志才、钟繇、杜佑、郭图几人,豪家子弟中只有辛瑷没走。

目送文太守一行人下了城头,荀贞松了口气。

他心里有句话没有说出来:“该走的总算都走了。”

按理说,文太守是本郡太守,若留在城头,对守卒的士气会有一定的激励,奈何他不懂兵事,万一“兴致”上来胡乱指挥,反为不美。现如今他这一走,留在城头上的诸人里荀贞的兵权最大,不用再担忧别人掣肘,当然会顿觉放松。

荀贞收起这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小小心思,转目城下。

……

黄巾军已经列好了阵势。

最前边的是波才麾下的主力,那千余披甲步卒,距离护城河大约只有一里多地。

一千多人分成了六队。

其中五个队居前,人较少;一个队靠后,人较多。

居前的五个队一字排开,每队二百人上下,彼此之间各有数丈间隔。

靠后的这一队约有三四百人,位在前五队的右后方。波才就在这一队甲士的中间。

前几次攻城,波才都是在中军指挥,这次他亲临前线。

在他的身边,除了那三四百人的甲士外,还有那数百骑兵。骑兵的位置正好遥对城门。

……

荀攸分析说道:“很明显了。列在最前边的那五队甲士,定就是此次攻城的先锋。靠后居右的那三四百甲士,应是波才留下的预备队。至於那数百骑兵,正对城门,应该是波才特地用来防备我军出城逆袭的。……,贞之,看来你前两次出城奔袭给波才留下了不小的阴影啊。”

……

波才亲自指挥的甲士、骑兵是黄巾军阵型的第一方阵。

其后,是他们的第二方阵。

这个方阵是由一百多盾牌手和四五百弓手、弩手组成的,距离第一方阵大约有五十步距离。

弓手、弩手之后,是黄巾军的第三个方阵,距离前一方阵亦约有五十步距离。

这一方阵是由两三千的轻装步卒组成。

这些轻装步卒皆为青壮,虽无铠甲,但不少人穿的有皮甲,用的兵器或为环首刀,或为长铁矛,虽不够整齐划一,但要比大部分黄巾士卒手里的兵器好,至少没有掂锄头、使竹枪的。

……

荀攸说道:“弓手、弩手不必提,显是用来掩护甲士登城的。那数千轻装步卒则应是波才此次攻城的主力队伍了。”

只凭千余甲士是难以攻陷阳翟的。甲士上了城头后,就该这数千轻卒跟上了。

……

轻装步卒之后,就是黄巾军的大部队了。

三万多人,密密麻麻,组成了最后一个方阵。

这三万多人里,有青壮、有老弱、有妇女,尽皆衣衫褴褛,甚至有不少人衣不遮体。衣服尚且如此,更别说武器了,除了小帅、头目,没几个人有正儿八经的兵器,最多的是锄头、木铲,竹枪、棍棒也占了相当大的一个比例。

……

黄巾军的这四个“方阵”,甲士的队形最整齐,弓手、弩手的人不多,队形马马虎虎,轻卒也凑合,最后这一个“方阵”,三万多人,说它是方阵,只是为了方便表达,实际上根本就不成阵型,乱七八糟。从城上远远望去,就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