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gzshuwu.com

第446节(2 / 3)

加入书签

“大皇子殿下,今日姜星火惹出祸端,陛下必然会召对询问,到时您打算如何应对呢?”

朱高炽的府邸里,杨士奇问道。

作为大明的常务副皇帝,朱高炽如今实际上履行着皇帝的职责,负责处理天下大事,对于孔希路进京早有耳闻,但因为顾及太多,加上很多人对孔希路颇为推崇,所以他觉得并无什么大碍,并未插手此事。

“先静观其变吧。”

朱高炽坐在椅子上,咳嗽了两声道:“军中闹腾得很,父皇最近心情不佳,我想这个时候没人敢跳出来蹦哒,而且或许是父皇默许姜先生来做这件事的。”

以杨渤为正使前往安南调查的使团,在姜星火解决完番使伤人案后两天就已经回来了,带回来的消息准确无误,胡氏确系权臣篡国,并且伪造了一系列东西来欺瞒大明。

大明的战争机器已然开动,征安南是个板上钉钉的事情,在此之前最让朱棣烦心的就是将军们的将阶评定问题。

这个问题非常棘手,燕军里的不同派系的平衡,原本南军的降将们的情绪,这些都是要考虑的,毕竟现在朱棣是坐天下的,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到,而评定等级本身就蕴含着某种排序,正所谓“凡有血性,必起争心”,怎么样才能让这些血气方刚的将军们服气最起码得表面服气,是要仔细权衡考虑一番的,中间还少不了各种暗示和劝说以及妥协。

只能说,姜星火给他找了个好活。

杨荣在一旁沉吟了几息,方才谨慎地说道:

“不过我倒是有些奇怪,按照常理来说,姜星火做事是很周全的一个人,为什么会干这种冒失的事情呢?会不会是有什么谋划在里面?”

原本往日还算是门庭若市的大皇子府邸里,此时其实并没有几个人。

这便是说,永乐内阁原本有七人,解缙、胡广、黄淮、杨士奇、金幼孜、胡俨、杨荣。

如今解缙已经交卸了内阁差事,去了总裁变法事务衙门当他的《明报》总编,专业对口,干的是有滋有味;原本在内阁里排序仅在解缙之后的黄淮,则是调任到了跟他重名的黄淮布政使司任由参议(从四品);而胡俨也在这一轮文官职位调整中升官去了国子监担任祭酒;“二金”里面的金幼孜一贯是永乐帝的孤臣,跟内阁玩不到一块去,也很少来大皇子朱高炽的府邸上登门拜访。

所以内阁实际上就剩下了胡广、杨士奇、杨荣,跟着朱高炽干活。

可胡广是个墙头草,大家都知道不能跟他交底的,所以亲近些的,就剩下“二杨”了。

朱高炽见杨士奇没给杨荣接话,晓得两人的观点不一致,倒也没再说什么,而是岔开了话题说道:“父皇之前交代我,要寻些贤才补充进入内阁,二位可有推荐的人选啊?”

杨士奇想了想说道:“大皇子殿下可听过杨溥?”

朱高炽几乎是未加思索便答道:“自然听说过,跟勉仁(杨荣字)和金幼孜都是庚辰科(建文二年)的进士,如今是在翰林院作编修吧?”

“正是如此。”

杨士奇点点头,说道:“杨溥为人朴实正直,廉洁好静,恭敬谨慎,乃是不可多得的贤才,殿下若是有意,可以亲自考察一番。”

朱高炽看向话不多的杨荣:“勉仁觉得呢?”

“其人可靠。”

见杨荣也是这般说法,朱高炽大略有了定夺,若是能解决如今内阁严重缺员的事情,那可真是能让他轻松不少。

“杨荣、杨溥、杨士奇。”

“倒是凑了个‘三杨开泰’!”

朱高炽也开起了玩笑。

见朱高炽心情不错,杨荣和杨士奇也纷纷笑了起来。

就在气氛逐渐和谐的时候,朱瞻基忽然拿着个什么东西出现在了门口。

见儿子懂礼貌,知道自己跟阁臣议论事情的时候不能进,甚至不敢出声打扰,朱高炽心里也很欣慰,他招了招手说道:“进来吧。”

朱瞻基步伐端正地走了进来,先是冲着朱高炽行礼,又冲着杨荣和杨士奇行礼,然后才蹿到了朱高炽的怀里。

“刚从大本堂放学?”

“是的父亲大人。”

朱高炽看着儿子手里反光的玩意,随口问道:“这是什么东西?”

朱瞻基脆生生地答道:“这叫放大镜,是水晶石磨出来的,先生送给我们每个人一个,说是能用来更好的观察事物,要格物致知。”

朱瞻基记忆力不错,大略说了一下姜星火方才从诏狱回到大本堂讲的东西。

当然了,由于是教小孩子,在大本堂讲的肯定跟在诏狱里与孔希路讲的,从难度上不是一个等级的。

朱高炽接过水晶石放大镜,发现果真如儿子所说,只要照到的东西都被放大了,映在眼睛上,可谓是纤毫毕现。

杨士奇也接过来仔细瞧了几眼,点头赞赏道:“你们的先生确实有点本事。”

这里便是说,姜星火那么忙,肯定不可能天天过来给小孩子们开蒙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